查看原文
其他

考博复试,如何保持学术纯洁?

考博之路 2021-09-15

来源:光明日报

“只要初试过了提档线,复试就看你和导师关系好不好了。”正因为“提前联系”可能发挥的作用,考博成为不少人眼里“最有操作空间”的考试。对此,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强化复试在博士研究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肃处置学术权力滥用和学术腐败。


三月之后,随着各高校考博复试时间的临近,牵动万千考生心情的不单是最后的复习冲刺,更重要的,还有考博圈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联系导师



“只要初试过了提档线,复试就看你和导师关系好不好了。”作为北京某重点大学哲学系的博士新生,王淼对“提前联系导师”这一惯例有着深刻理解,“有些导师可以通过提前沟通了解学生的科研能力;但另一方面,这也成为不少人走门路、大展公关才能的舞台。”


正因为“提前联系”可能发挥的作用,考博成为不少人眼里“最有操作空间”的考试,也让教育主管部门发出急令: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强化复试在博士研究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肃处置学术权力滥用和学术腐败。


原本严肃的考博复试为何会掺杂这欲说还休的人情关系?这一纸禁令能否让它保持学术纯洁?在这样的导引下,博士复试工作又该如何改革?


1

“提前联系”已成考博必修课

  

“不管怎么样,先和导师搭上线。”每次面对咨询考博经验的师弟师妹,王淼率先强调的总是这一条。“你不联系,别人联系了,那就叫‘输在起跑线’上。”



准备考博那一年,每天复习完功课,王淼总要上考博论坛看看,有什么能“攻破人情”的制胜攻略。“每天都有不少人发帖求助怎么和导师搞好关系,想打探消息的、想走门路的、想展示科研潜力的、想混个脸熟的,目的各异。”


而在两次考博失利的李凯眼里,自己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不会联系”。

  

2010年,李凯报考北京某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博士,成绩上了线,却因为排名中等,败下阵来。卷土重来的他第二年笔试考了专业第一,面试也感觉发挥不错,可还是被拒之门外。“后来托了师兄的朋友去问,才知道笔试前导师就已经心有所属了,是一个在职的地方干部,只要他的成绩一过线,名额就是他的,甚至考试前导师还给他单独复习过考博题型。我们都是‘陪榜’的。”


也许正是看过听过这么多因为“没联系而吃亏”的经历,如今,“尽己所能地提前联系”已经成为公认的考博必修课。但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达到目标。


网友“秋风北京”在《我的风雨考博路》一文中写道,几年前在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前,她就给清华大学的导师打电话想能拜访一下,却被一口回绝,“等成绩出来再说吧!”由此而生的一声感叹,也说出了不少考博人惴惴不安的纠结,“要是大家都在等,也就算了。怕的是,我等了,别人没等,和导师早就有了默契。”


2

“纯洁的‘提前联系’很有必要”


尽管因目的不纯,“提前联系”导致过一些学术腐败行为的发生,但在大部分学生眼中,“纯洁的‘提前联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小杨告诉记者,因为博士生需要进行比较高深的学术研究,而这种能力通过笔试和仅有一次的面试很难看出来。


  

另一位某重点大学化学系的女生蕾蕾也持相同看法,据她介绍,她的导师就曾经招到过一个在笔试面试都表现得非常优秀的博士生,但因为事先没有充足的了解,导致这个学生入学后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我们谁都没想到他连最基本的化学实验都不会做”,蕾蕾苦笑着说,“完全就是死读书,会背会说,准备了好几年这个考试,但却没有受过一点正规的科研训练,要是之前多接触肯定就能发现了。”


“复试是要对他以前的发展过程和学术表现有充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博学生提前联系导师这件事非常正常,“博士生复试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现在的各种状况,导师不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录取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和高考很不一样,因为高考那种仅仅凭分数录取的方式是很有局限性的,不能够了解考生的全面情况,而且考核方式也太过于简单,但是博士生复试就不能再像高考这么简单。”


3

关键在加强考博复试科学性

    

一面是考博特殊性所需要的沟通了解,一面又是有可能由此引发的学术腐败行为,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改革得从问题开始。”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认为目前的博士生复试中无论是沟通机制,还是过程本身都存在问题,“导师一个下午要与十几位甚至几十位考生见面,总给人有过过场面的嫌疑。”


洪成文指出,要想规避“提前联系”的人情因素,关键在加强考博复试的科学性。“一是应当加强过程控制,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二是要实行招生责任制,把专业权利交给专业人员,专业责任也授权于他们;三是制定援助性条款,比如导师在招生过程中如果有不当行为,甚至滥用权利,要有预防教育、法律救助和惩处等环节,保护导师是前提,当然违法者不在保护之列。”


储朝晖则认为,防止在博士生复试中的学术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形成机制。“这个形成机制首先是要公开的,不能是在小范围内选拔,而是要让大家公开检验考生的学术是否合格;其次要专业,考博复试中的导师必须有很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样他就不会以‘万金油’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真正想做学术的人肯定会想招到一个同样如此的博士生,这样一来拉关系的情况会少很多。” 


推荐阅读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与管理细则(2018年修订)

关于公示2019年度东南大学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全国2019级法学研究生人数统计
而立之年考博的困惑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
考博全过程分享:考博士的一路艰辛
别样的读博动机,也能如愿以偿
山东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博经验谈:我的8.5次考博经历
医学考博: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更重要
考博指导:七大考博误区总结

一个北大女博士的心声:你到底要不要娶我? 看哭了!

江平:我是这样带博士生的(附其弟子的六年考博之路)
理工科选择博导的注意事项
在读博士经验分享之考前备考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西南政法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上博士后,导师性情大变,我困惑了!
文科考博经验分享——考博随想与心得体会
中国农业大学考博经验
考博,梦想一步步在靠近
读博,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致考博学子的一封公开信
原来考博前的准备工作这么多?
写给所有面临选择的博士:博士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关于考博联系导师的一点点经验
正能量:一位导师指导女博士的心得
写给非211、非985努力考博的同学们
唐僧给孙悟空的考博劝诫信
人生不过就是一张催泪的A4纸!
读博应为志业而非职业
李开复: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
读博可能后悔四年 不读博你会后悔一辈子
“博士候选人”与“博士生”是一回事儿吗?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哪些人不适合读博士?
博士生谈考博的若干策略
励志!奋斗17年,中专生变博士生
读博士,找工作,谁曾不迷茫?
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信念的力量:一个脑瘫儿的博士梦
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我想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我申请出国读博的故事:失败与收获
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
出国读博、博后,什么最为重要?
高效能考博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博也是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致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考博人:你的拟研究主题确定了吗?
一个考博落选生的自白:我们期待教育改革又害怕教育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关于研究计划书的说明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研究报告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
这3所学校在读博士生接近50000人,每年招生10000余人!
2020年考博备考流程及备考经验
工作一年,我选择辞职考博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年薪50万多吗?
吉林大学本硕博招生时间轴,建议倒着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博导信息以及人文社科专业培养方案
董芳:为什么读博&读博有用吗?
阎学通:清华的研究生应该学什么?
发表27篇SCI,27岁博士毕业,他是怎么做到的?
博士学历重要?为什么有些人不去考博?
读博的好与坏
西南政法大学拟增设“人工智能法学”博士授权点
女博招谁惹谁了,大龄单身女博士真的是婚恋“困难户”吗?
林来梵教授:不拘一格降人才——再谈想招什么样的博士生
重庆大学导师名单汇编
浙江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一作发10篇SCI!山东这位高颜值女博士够“硬核”!
发表32篇SCI,担任多家期刊审稿人,这位博士厉害了!
民间解读博士招生简章:教你读懂读透招生简章
硕士三年工作经验和博士学位谁划算?
关于法学考博与就业,你不得不作的选择
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博士毕业,是去年薪15万的大学好,还是去年薪20万的中学好?
读博士有什么实用价值吗?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
考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的去向!
博士延期毕业的十大影响因素
2019年博士待遇大曝光!
新增11所!2019年增列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出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